辦好學校是對校友捐贈最好回報
  街談巷議
  近日在重慶大學85周年校慶典禮現場,該校81級校友唐立新宣佈捐贈3億元,為母校新建一棟信息博覽大樓,面積約12.5萬平方米,涵蓋學術交流、信息技術、博覽等功能。這筆捐贈刷新了國內大學一次性校友捐贈的新紀錄。(10月24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“校友捐贈”對西方高校來說,是一道常態的風景線。這一次彩虹出現在我們身邊。校友捐贈體現的價值觀、財富觀,以及對於教育發展的意義,都值得大書特書。但在“與有榮焉”的同時,還想問一句,什麼才是對校友捐贈的最好回報?
  我們看到,對於像唐立新這樣的校友,很多高校也的確心存感激,並且在行動上給予了回報。比如,有些高校邀請新聞媒體出面,對此進行宣傳;有些高校邀請上級部門露臉,對此進行肯定;有些高校還以校友的名字,給樓、路命名;還有些高校給部分校友“點招”指標,幫助他們解決親朋好友子女上學問題,這些指標甚至轉了一下手,被輸送給了一些權貴……這其中有些回報“不足道也”,但有些回報還是應該的。只是這些回報,真的是校友想要,或者說是最想要的嗎?
  校友捐贈行為的發生,一般取決於兩點,一是校友完成了原始積累,手中有大量資金;二是校友對學校有感情,對未來有希望。後者是根本,也是最值得學校努力的。從新聞中看到,唐立新在重大讀書時,成績名列前茅,同學們對他比較推崇,他對重大很有感情,畢業後創業,積累了財富,2006年就產生了回報母校的捐贈意願。
  這就是母校,夜深人靜的時候,總讓人想要為她做些什麼。但對母校的感情,是在不斷發展的。如果母校始終如自己想象的那樣,甚至做得比想象的更好,那感情只增不減;如果母校已經走上了另外一條路,已經換了一個模樣,那感情就會不斷透支。
  從這裡可以看到,把學校辦得更好,是對校友捐贈的最大回報。這裡指向兩點,一是對已經發生的校友捐贈,確保把錢用好、用到位、用出效果,不能被貪挪占用——這裡維繫的是過去的感情;二是真正按照教學規律,像校友希望的那樣,讓學校有溫度有高度——這裡發展的是未來的感情。這其實也是兩張答卷,真正交出了合格的答卷,不僅能讓校友感到捐有所值,而且會吸引更多校友更多報答。
 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,隨著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確立,終會有那麼一天,校友捐贈在中國成為常態風景。也會有那麼一天,人們會以校友捐贈作為高校評價的標尺。對校友捐贈最好的回報,吸引校友捐贈最好的做法,都只有一個,那就是把學校辦得更好。
  毛建國  (原標題:辦好學校是對校友捐贈最好回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h43lhxzw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